2022年1月31日 星期一

看診小記20210708

 行醫之路要能安然無恙,除了自身的功夫,還需要很多人的幫助跟神明庇佑。

A先生是個60多歲的思覺失調症患者,住院時間超級久,久到他的住院病歷不是打在電腦裡,害我出院病歷摘要要從頭打到尾,淚!
四年前開始照顧他時,算是和善有禮貌,常面帶笑容,多講幾句話後,就知道他的思考混亂,也可以配合病房的治療活動。他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跟B型肝炎帶原,家人會定期來帶外診,不算特別困難的個案。他如同許多思覺失調症的患者有過度飲水的問題,所以安排定時定量的喝水,也會定期監測血鈉濃度。
今年以來,他的思考跟行為越來越固著,甚至影響到別人,有幾次因為工作人員的制止而大聲指責醫療團隊,甚至家人來了也不客氣的指導團隊應該如何照顧病人(?哈囉?)
他變得白天嗜睡、晚上睡不著,或是睡著尿床,3月會診泌尿科,開始服用泌尿科用藥,然後血壓開始不穩定,不吃泌尿科藥物-->尿床,吃了-->血壓偏低,把血壓記錄帶去給心血管內科醫師看,又帶回差不多的藥。精神狀態上,沒有太明顯的幻覺或妄想加重的狀況,就是注意力跟記憶力變得越來越差,同樣的問題會不斷的重複、量過血壓又不斷的要求量血壓等層出不窮。
五月中他開始出現下肢無力、走不穩的症狀,抽血雖然發現血鈉血鉀皆低於標準,但參照過去類似的實驗室檢查結果時,病人並沒有這樣的症狀,感覺臨床現象跟檢查結果很難對應。
在這之前,因為經常低血壓、吃了藥還是尿床的關係,我停掉了泌尿科藥物,然後發現有顆降血壓藥是含利尿劑的複方也停了(血壓當然又高起來),會引發白天嗜睡的藥物、可能引發運動障礙的藥物都盡量簡化,矯正電解質異常後,結果還是差不多--天天尿床、注意力、記憶力等認知功能退化、走路不穩定。
某個週五的下午,翻著他的病歷跟電腦裡的資料,腦中浮現NPH(常壓腦水腫)的診斷,立刻上網確認相關症狀,然後打開電子轉診系統,寫了詳細的轉診單,委婉堅定的要家人下週二就要帶病人外醫,接下來就是做檢查、回診、做檢查、回診等,有了親自照顧病人的經驗,家人終於知道病人到底有多困難,然後病人還是住在醫院裡,需要有人24小時隨侍在側,就怕他跌倒磕傷,幫忙的病友要忍受被他罵等等。
會診的醫療過程總是很微妙,那張寫了至少3-400字的會診單,對方醫師回「謝謝你的轉介」(咦?沒有然後);腦神經外科醫師說:是有腦水腫沒錯,但不用處理?把病人轉給神經內科醫師,神經內科醫師說腦下垂體長了一顆1.6公分的腺瘤,但是也不用開刀??護理師積極跟神經內科醫師聯繫,得到轉醫學中心的建議,可以採行非開刀的治療方式。最後,推薦某醫中神外醫師給家人,家人也算積極的陪同就醫,醫中醫師跟部醫果然不同,阿沙力的排定開刀日程跟術前準備。病人在出院前又發了一次脾氣、抱怨協助的病友,於是家人聯絡了另一個兄弟來病房貼身照顧,讓家人好好體會照顧他的兄弟的困難。
最後,在今天,他出院開刀了。
謝天謝地,感謝病房團隊、值班同仁及諸方神明的庇佑,總算安全下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