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看診小記20240705

 #看診小記

昨天值班,一上工就被通知有急診,正準備出發時被白班急診的醫師叫住,原來急診就醫者是位酒癮個案,才剛住院戒酒一周,早上才自行辦理出院離開,據述一周前哥哥帶來急診,丟下2000元就消失無蹤,完全拒接醫院電話,個案住院期間沒有任何戒斷或急需處理的醫療問題,吵出院、騷擾女病人或工作人員,精神衛生法有說不能無故留滯病人,當然要讓他出院。
他出院後想放鬆心情,所以立刻去喝點酒,然後在社區起歡,就被報警送到急診來,消失一周的哥哥也出現了。
走到急診,工作人員忙不迭的說哥哥一到就抱怨醫院完全沒通知病人要出院,說自己出國、電話不通沒接到簡訊⋯⋯
走到診間看病人,意識情醒,身上有酒味,言談切題連貫,說自己喝酒就是想放鬆一下。哥哥在旁補充說病人酒後去亂人家,說自己想去死(喔!住院關鍵字)
我問病人:剛出院就喝酒,住院沒有用吧!
病人:對啊!要靠自己,我要回來看診,自己不喝酒
我:哥哥說你說想不開,有這種狀況嗎?
病人:沒有啦 亂說
跟哥哥說明,病人早上才辦出院,現在沒有積極的理由需要辦理住院治療,要請他帶病人回家。
哥哥:不能住院?但是他沒有地方住捏,我沒辦法跟他住,不然我等一下就把他丟在路上,隨便他要去哪裡。
我:無家可歸是住院的理由嗎?你們兄弟好好自己協調,這不是急診應該處理的問題。
最後,我們有看著病人坐上哥哥的車離開。但是,他們沒有繳錢,前一周的住院費有繳嗎?讓行政部門去處理了。
所有心情:
Yen-Jung Chen、Shou-Hung Huang和其他83人

看診小記20240707

 #看診小記

一開始只是某社區復健機構零星的帶幾個病人到門診來追蹤,後來人數慢慢增加到會干擾正常門診的看診次序,所以我便每月額外撥出一個時段,專門給機構帶病人過來追蹤,每次大約就是一輛小巴可以載來的數量,病人們共同分擔車資比較省。偶而會有病況不穩的,需要密集追蹤的病人,就會回到我的常規門診看診。
H小姐,留美碩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也是機構的住民,原本在另一間醫院治療,但病況一直沒有改善,姐姐經工作人員介紹帶她過來。初診的時候,H小姐呈現緊繃、對問話難以回應的狀態,即使回應了,也要澄清多次才能了解她想表達的意思。
機構的觀察紀錄寫著病人經常出現焦慮、緊繃的情形,一旦出現就難以回應外在環境,坐立不安,無法自理,但狀況好時,其實自我表達跟做代工都沒有問題,問題就在於焦慮出現的頻率太高了。
檢視她的主要用藥,可致律—表示她的精神病症狀對藥物的反應不佳,抗憂鬱劑及抗焦慮劑—處理她頻繁的焦慮狀態,但似乎效果不好,為什麼呢?
H小姐從自我沉浸的狀態下稍稍醒來,她提到幻聽、講可怕的事、身體被控制、害怕、焦慮等,所以焦慮其實是結果,主要的原因仍然是精神病症狀未得到足夠的控制。
基於這樣的假設,跟病人及家屬溝通後,開始進行藥物調整。
一周後,H小姐的情緒跟表達都有些微的改善,對於症狀跟症狀造成的影響可以說得更多,同時抱怨了白天嗜睡的狀況,繼續調整藥物劑量,並請機構協助將安眠藥改成需要時才服用。
又過了二周,H小姐在姐姐陪同進入診間,主動的打招呼並且條理分明的描述了最近的狀況,像是幻聽仍有,身體還是會被控制,焦慮的狀況好像也沒有改善多少,但是能跟著姐姐外出看診讓她心情很好,希望能夠離開機構,自己回家住都好,住在機構讓她覺得人生沒有希望⋯⋯
我問了幾個問題評估藥物療效,思考調藥的必要跟方向,回饋這三次看診觀察到的變化,也同理她住在機構中的感受及期待出院的心情,在離開機構之前,我們做得所有事情都是在為離開做準備,例如,將藥物調整好,讓疾病對生活的干擾可以降到最低,試著與症狀共存的自在生活,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也可以在必要時求助,或許那就是可以嘗試離開的時候。
H小姐聽完,沈默了好一陣子,姐姐描述前次送病人住院時,看到病人發病時的擔心,沒有回絕妹妹想離開機構的期望。
我不太清楚這三次看診的變化是因為治療有效,還是姐姐經常陪同的親情力量,又或者是日常不同樣態的呈現,還是需要時間追蹤症狀變化跟療效,還有心理跟社會環境的調整,才知道我們能走到哪裏。
病人說的、旁人觀察到的焦慮,未必是真的是焦慮,就像基於妄想的挫折所導致的情緒低落,只處理表面的情緒症狀,不太可能達到真正的緩解,精神病理學一定要好好學啊!
所有心情:
謝靜慧、Annie Chung和其他106人

看診小記20241009

 #看診小記

那日看完10年不見的病人不久,也看了另一位近期回歸的W小姐。
跟W小姐的重逢有點尷尬。
周五小夜班的急診室,W小姐在同事陪伴下,拿著友院的轉診單前來,轉診單上面寫著情緒低落、焦慮,自殺想法及建議住院治療。W小姐坐在對面,神情緊繃,對於友院醫師的住院建議十分抗拒,希望能開一張建議在家休養越長越好的診斷書,讓她跟公司請假就好。
同事補充W小姐最近調整工作岡位,工作性質跟應對的對象差異很大,主管跟同事們都覺得W小姐的表現非常好,也非常認真,但事實上W小姐卻對自己的表現感到不滿意,總覺得不夠順手、應對不夠好,她開始對上班感到壓力,整夜睡不著,到要跨進公司的門就恐懼到不行,今天下午在公司情緒崩潰,坐在地上大哭,主管才委託同事陪她就醫,先陪她去了長期看診的友院,再轉到本院的急診室來。
會談時,詢及W小姐多年前曾到本院就醫一次,之後因為藥物副作用太嚴重而改到他處就診。—— 尷尬的來了,多年前的初診就是本人看的,當年也只開了抗憂鬱藥物跟抗焦慮藥各一顆,而她說吃了讓她雙腳發抖、無法走路的副作用也從未在其他使用的病人身上聽聞,而和她近期的處方相比,更是小巫見大巫⋯⋯當下本人沒做反應,假裝不知道事主就是自己,也不知道人家是否一眼認出😭
將病史跟病情變化理清,評估自殺風險,然後和她討論可行的處理方式,開診斷書當然是不行的,住院她不要,也未到強制住院的程度,建議她先用特休假在家休息,我先幫她調整藥物,三天後回門診繼續就醫。來回處理了2小時左右,她跟同事離開急診室,而為了避免尷尬,當然也不幫她預約週一的門診了。
隔週一門診,W小姐以多年未回的初診又回到我的門診,這次也不能假裝沒見過了,除了病情變化的評估跟治療的調整之外,討論她對自己跟生活的期待、如何放自己一馬,還有遇到問題時不要先想逃跑,而是先弄清楚狀況,就像初診時覺得醫師開錯藥,就該回頭找醫師弄清楚怎麼會這樣⋯⋯當然還有許多藥物衛教。
二個多月來,W小姐順利回到工作,睡得好,開得起玩笑,雖然對生活的變動仍有點焦慮,但都還在可控範圍。
所有心情:
Zong SeKiong、Hsing Yu Hsu和其他73人

看診小記20241008

 前幾天來了一位多年未回的新病人,仔細翻了實體病歷,誒,自己寫的初診跟看診記錄,原來是老朋友。

十年,有什麼不同呢?從名不符實的家族企業接班人到真正的話事人,從準備結婚的新嫁娘到二子媽、到離婚,從30到40,時間過去了,好像什麼都變了,但還是有變不了的。
例如,生命中把她抓得牢牢的媽媽,難以從原生家庭分化出來的自己,還有夜深人靜時,被嚇得瑟瑟發抖、無法入睡的自己,都沒變。她或許學會了一些,但遠遠不夠;那些關於心理治療到底有沒有效的疑問,也仍然不變。
最後要稱讚自己寫的病歷脈絡清楚,絲毫不罐頭,跟看小說一樣精彩,啊!也不是啦!有些還是要模糊帶過才行。

看診小記20240127

 早上看診,又收獲一枚無效的健保卡。

第一張是病房的病人,因為施打流感疫苗以門診方式處理,看到無效卡時感覺莫名其妙,於是打電話到健保局詢問,對方說是因為辦了新的健保卡!What?! 但想到那位家屬的作風,什麼都有可能發生,於是打電話去問,家屬說怎麼可能‼️我不知道啊🤷‍♀️鬼打牆鬼打牆,最後全靠深諳人性的護理師,讓家屬甘願把有效的健保卡寄來。
第二次,慢性病人因肺炎住到其他醫院,聯絡不上常來探視的多疑的二姊,因為病況不佳,終於找到大姊來幫忙,2周之後二姊出現了,驚聞弟弟住院,發現大姊主導弟弟的療程,大怒,覺得這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不知道是誰的,憑什麼管弟弟的住院,大鬧人家內科病房,堅持不交出弟弟的健保卡,最後在多人勸說下,從縫在內衣的暗袋掏出病人的健保卡。
然后,就在病人完成內科出院手術,回來看門診的時候,健保卡失效了⋯⋯呃,二姊去辦了新卡😭
第三張是今天,男性病人,來的是女性,表示女兒叫她來,要調病人從過去到現在的病歷記錄,包含本院跟其他醫院‼️不說我不能做這件事,或是雲端藥歷看不了那麼多,妳拿的健保卡是失效卡,什麼時候醫療要為妳們財產分配公不公平服務了,天吶!江湖好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