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病人的奇幻漂流
精神科跟其他醫療科的不同之一,是慢性病房,住院時間以年計算,跟倚賴呼吸治療輔助的病人不同,精神科慢性住院病人是活跳跳的,會說話、有情緒的個體,因為症狀控制困難、家庭支持度差或是混亂或暴力的行為,回不了家而長期留在醫院中。家人的探訪或是偶而的外出、回家度假就是生活的小確幸,不用吃醫院伙食的外食日,大概堪比吃米其林餐廳,曾經有位無牙被換成細碎伙食的病人,氣到吞一根大湯匙來抗議,大家應該稍可理解他們的生活樂趣真的非常非常的有限。
近一年多來,因為疫情的感染控制的必要,家人的探視、帶外出外宿都被限制,有些工作病友在疫情嚴重的時候,也完全不能外出,於是有些我們用外出做為行為表現優良酬賞的行為修正做不下去,病人趁隙逃跑的人數增加,有些被找到了,就說我住不下去了⋯⋯但病人不假離院是重大病安事件,因為最嚴重的後果可能是死亡,是非常令人緊張的事,所以在追不動病人之前,要努力退休。
上周放假前,某A因為經常抓搔小腿,導至皮膚破損、組織液流到來不及換藥而外診友院皮膚科,皮膚科醫師邊看邊說:這樣再不好,就要住院了⋯⋯
某A說:我不要住院、我不要住院。
之後就在陪同就醫的工作人員幫他批價領藥時跑了⋯⋯
消息在群組裏披露,連放假的護理師都開車去找,但範圍大的找不到,只好報警、聯絡住在嘉義的弟弟,辛苦的社工師一直持續的來回聯絡。
隔天下午,某A據說是坐車回到了家中(身上沒錢也不知道是怎麼辦到的),聯系上時,他正在和弟弟一起撿回收,表示不想回院,經過溫情勸說後,勉強答應。
正當大家以為終於告一段落,想說要不要去警察局銷案時,弟弟傳來消息說病人說要去買東西,然後就又不見了⋯⋯又過了大半天,弟弟找到失蹤的某A,送到附近醫院的急診室,多方聯絡後,決定直接從嘉義的急診,送回本院,那天小夜班的護理師看到急診的救護車很期待某A就在裡頭,可以鬆一口氣了。
但是,人世間最麻煩的就是但是,某A在急診的CPK數值20000+,男性正常數值為67-263,最可能的原因是運動過度吧!然後,我們只好又轉送他到友院急診,然後就被收住院了。真是怕什麼來什麼,當初如果不要突然想走,現在也不會是住到別人家,而是在病房裡繼續摳腳了。
我覺得我該去土地公廟拜拜保平安,一拜病人身體健康;二拜病人不要跑;三拜跑了平安回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