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門診,第一次被家屬氣到發抖,而忍不住講了重話。
病人前年發病,大學念到三年級沒辦法繼續,第一次住院,父母就表示要讓孩子一輩子待在醫院中,心裡雖然不捨,但是不能讓這個孩子拖垮家裡,尤其家中還有一個弟弟。二個月後,病人好多了,沒有明顯精神症狀,也可以規則門診服藥,只是工作很不順,家樂福、園藝、加油站等,因為動作太慢被辭退。後來經建議到社區復健中心復健,總算有個規律的生活。
上上星期,家人打電話,表示病人弟弟要服役,如果病人殘障等級是「中度」,就可以申請替代役。上星期媽媽帶病人來門診,開始絮絮叨叨的說因為病人生病、所有的家人都壓力大,爸爸的店生意不好,弟弟一天到晚打電動還發脾氣,認為弟弟是因為擔心未來要負擔病人才變成這樣,病人什麼都不行,不會照顧自己,也找不到工作,如果殘障等級是重度BlahBlah......病人坐在一旁不發一語,我說明殘障鑑定進行的流程,告知不是由醫師單獨決定病人的殘障等級,還會有另一個專業人員進行評估,同時也說了依病人目前的狀態,並沒有到「重度」,媽媽又開始敘述其他病友如何如何,有清潔工作還可以是「重度?」等等,然後攻擊病人的話又說了一次。我忍不住告訴媽媽,在病人的面前這樣說,並不恰當。結果,媽媽沒有批價就走了。隔天打電話來說不做了,於是我將門診銷帳。再隔天又說要做,工作人員請他們再回門診。
今天,父母跟病人一起來,父母坐在我的眼前,孩子站在一旁,直到我邀他在身邊的位置坐下才安靜坐下。然後,父母今天數落孩子數落的更用力,似乎家中所有的不幸都是因為他的疾病帶來的,去工作人家都不要、唸書貸款40多萬,結果現在也沒唸完,父母都60歲了,不可能照顧他,弟弟也不可能,他根本沒辦法自己照顧自己,到現在還想唸書,還要補習費等等,聽得我從腳底冷起來。
我忍不住問:你們在家裡就是像現在這樣說他嗎?
媽媽說:是因為要說給你聽才這樣,在家不會。(是嗎?這麼熟練只講這一次)
我:你剛剛說得我都知道了,但是那些都不是他願意的。經濟不好也不是他生病引起的,你這樣說,沒有想到孩子就在旁邊,孩子會難過嗎?
病人突然說:沒關係啦!不會難過。(看到他強制振作、含淚的雙眼讓我更生氣)
父母繼續為自己辯解,說孩子復健中心只去半天,下午就想回家睡覺,所以媽媽禁止他回家,趕他去圖書館唸書,至於圖書館放假的星期一:「當然要讓他回家,怕他亂跑。」
我驚訝病人從未跟我說過媽媽不准他回家的事,所以就他下午的行蹤瞭解。
病人說:都會去圖書館唸書。但有時候會心情不好,不想待在家中,就出去晃晃。
問他心情怎麼不好?
他說:就說我都幾歲了,還要父母擔心......
之後,父親要病人離開診間,依舊是絮絮叨叨的講殘障等級跟病人有多糟多糟的事,我一次又一次的說明殘障鑑定的一堆cliche.
直到現在回想這件事,還是非常非常生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