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19日 星期二

20 30 40



最近一直跟這部電影發生關係,先是上上星期去台北時,和莉去百視達還片,
看到有下架的DVD在特賣,想到先前買到一百元的『時時刻刻』DVD,忍不住
要去翻翻,結果就以九十九元買到『20 30 40』。上星期六晚上,結束四個半
小時的健身後,在回家的路上called Fish,她正在看『20 30 40』,隔天中午,
在MSN遇到呆,她問起昨天晚上有沒有看『20 30 40』,我想這應該是神諭吧!
應該寫寫這個主題。

時間回到四月九號晚上,我和莉先看完妮芙坎貝爾的『舞動世紀』,原本是打
算睡覺的,不過洗完澡後,決定在凌晨二點看三個女人的故事,忘記開字幕,想
說都是說中文,應該無所謂,結果從頭到尾都不知道劉若英劇中的名字,似乎也
沒有影響,也許是因為這電影並不只是特定三個女人的故事吧!現在我知道了,
她叫『想想』,還真該多想想呢?

20, 30, 40,某種層面來說就像是過去、現在和未來。不知何時開始,我對以所
謂熟女為題材的故事興致盎然,又或者說其實一直都是感興趣的,閱讀或思考,
我看渡邊淳一『不離婚的理由』、『失樂園』,看日劇『戀愛革命』、『戀愛的
力量』。20歲的單純直接,30歲的困惑成熟,和40歲的世故現實,是不是一定都
會在每個女生的生命歷程中經過?又或者只是選擇性的經過呢?現在的我沒辦法
對40歲的狀態有所置喙,但也許至少可以從自身的經驗去檢視前面的二件事吧!

(4/25今天下班的早,來把後面補完)

20歲的時候,體力好、記性好,每天上完必須出現的課後,還有更多必須出現
的活動要去,夜遊了一晚,早上八點照常去上課,即便是累趴了,還是要堅持
。腦袋裡滿滿的數字,無論是電話號碼、重要他人的生日、私人紀念日等,就
像書本上的必考題,在腦海中閃閃發亮,特別的日子來臨前,就會開始期待、
計畫,分手的情人過生日,心裡還會隱隱作痛。文章可以是膩死人不償命的甜
、坦露的熱情、激烈的憤怒,或是任何直接的情感,玫瑰色的天空?也許是吧
!比方說開始動念想寫這篇文章的前一天,四月十七日,對20歲的我便是個重
要的日子,至少在一星期前,便會注意到這巨大的難以忽視的存在,然後開始
計畫著該做的事、該講的話,兀自為此悸動不已。然而,沒有停留的打算,因
為還年輕,還想多走多看,為了一棵樹,放棄一片森林,多傻啊!

(4/21預告,晚上看完牙後,再繼續)

沒有留言: